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五百二十四章码头人声嘈杂





  洪震天看了一眼王义虎,便紧跟行动科长的身后往前走。路上行人依然很多,他们见行动科长并未往家里走,而是走向另一条街上,那是通往星辰街的那个高交桥方向的。

  他们也随着往前走,并保持一定的距离,在行动科长往后看的时候,洪震天与王义虎故意相互说着话,无意地跟其他人一样往前走。

  在行动科长看来,并未有人特别关注到他。其他人也只是在街上闲逛,或者有的是回家而已,有的可能也是走亲返友。

  只见行动科长走到立交桥时,并未上桥,而是朝桥下走去。洪震天与王义虎看得清楚,桥下还有一个人在那儿等着,对面的桥下也有一些人在那儿。街上也有车辆过往,灯光照耀下,能看到对面桥下的人,可看不到行动科长他们。

  没人注意他们,在这样的夜晚,人们可以在什么地方,任何地方都是有人,谁又会在意谁在哪里做着什么呢!

  可洪震天与王义虎看着了他们就觉得可疑,因为他们毕竟认识行动科长,他这个时候不回家,到这里来会什么人呢!

  可是他们也不便过去,那样他们可能早就散了。正因为那儿隐蔽,可以看到进入那儿的地段,正是因为平时很少有人在那儿,他们才选择了那里。

  洪震天与王义虎只有放慢脚步,徐徐前行。他们猜不透行动科长究竟是跟什么人见面,为的是什么事情。按理说,情报上的事情,应该由警察局情报科长去做的,如果是情报科长在此,还好解释。可是行动科长与人接头,这事就让他们弄糊涂了。

  还不待洪震天与王义虎想好怎么办之时,只见行动科长与那人趁着没车的时候跑向了马路对面,便各自散去,消失在夜色中,不知去向。

  这下在洪震天的心中便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迷。

  “你知道那人的身份吗?”洪震天问王义虎。

  “不曾见过。”王义虎回答。

  洪震天与王义虎又走过立交桥,到对面看了看,见无法看见什么有价值的东西,再一个不知晚了多少。便也只是象一般行人一样,漫无目标的走着,而他们却是向星火帮那边走去。

  星火帮一切正常,总馆门口有人进出,门岗也一如既往地检查每一个进出人的证件。在外面的街道上,也是行人往来不停,都是匆匆而过,匆匆而来。

  洪震天未有停留,只是随着人流继续向前走去。王义虎紧跟其后,并不时地察看周围的动静,看是否有无异常之象,以便及时作出反应。

  再往前走,就要到漳宁码头。王义虎劝洪震天不要去那里,那里人多纷杂。可洪震天觉得没事,人多纷杂,才需要好好观察一番。

  他根本未考虑到自己的安危,他觉得,他们乔装打扮,无人能够认出他们来,哪有什么风险。普通百姓在街上行走,不照样天天如此。可王义虎却不同,少一份风险总比多一份风险要好。

  可他拗不过洪震天,还是跟着他朝漳宁码头走去。

  漳宁码头正巧有班船靠岸,人流非常拥挤,人们争着下船的,车夫忙着接客的,亲人忙着接亲人的,所有的人都聚集在那儿,特别拥挤。

  叫喊声连成一片,此起彼伏,一片嘈杂。

  人流不停地在那儿涌动,各个方向的人群,朝各个方向涌去。有来码头的,有离开码头的,都在那儿交错着挤着。车的喇叭也在不停地响着,铃声也在不停地响着,叫喊声也在那儿不停地响起,这些声音连成一片,成了漳宁码头的主旋律了。

  其他的声音相当微少。洪震天站在远处,看着这热闹的场面,对王义虎说:“这种声音掩盖许多不为人知的声音,而那些声音才是最有价值的。许多人可能会在这混乱的场合下接头,我们也未能够知道。”

  王义虎被洪震天这一提醒,不由惊出一身冷汗。在这样的场合下接头,有谁能够知晓?这里可是天然的荫蔽之地。

  以往,王义虎他们却并未注意这里,总觉得这里人多,不便人的接头,没想到听洪震天这一说,他仔细想来,这里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接头场所。

  人们各自忙着自己的事去了,哪管得上别人在做什么。他们都加快脚步,去寻找车辆,或者寻找接应自己的人,哪有闲工夫去管傍边发生了什么。

  人们争先恐后的总是想尽快出去,接人的人总想着尽可能快的进去。而黄包车夫也只是想着尽量往里挤,能快速地让人坐上车子,又迅速地离开。

  船还未靠岸,人们就在这里抢着位置了,一直到人群全部散去,都将近两个多小时,这两个小时内,还有什么东西不能洽谈好的。越是混乱的地方,对于这些人来说,越是安全。

  从等船时,他们是在等着人,而等人之中的闲谈也很正常,为消磨时间,谁都会说上几句话,哪怕以前根本不认识。而船到之后,他们谈论什么,你怎么不觉得他们是刚接到亲人,在那儿叙说途中的秩闻秩事呢!

  可是王义虎这时极力往人群中望去,想尽量辨别清楚,哪些是接到人的,哪些是真正的从船上下来的旅客,哪些是在那儿接头的。可是他无论怎样去猜想,似乎都没有结果,只觉得他们都像是旅客,现在正一同地向各自的地方走去。

  只是天色太晚,虽然灯光明亮,但总有些地方看得不是很清楚。人们的面部表情,也只能猜测,不能全然明了。由于声音嘈杂,有些人的声音根本听不到,只是一片嗡嗡的声音在那里响起,就像是一群蜜蜂在那里不停地鸣叫一样。

  只见若大一个群体,慢慢地便所剩无几。一些不太急走的人们,或者不想去那样拥挤着的人们,此时才缓然地向外走来。一些有经验的车夫此时走向前去,不急不忙,照样有生意可做。

  他们似乎形成了默契,在众人都离开以后,旅客却不担心没车坐,车夫也不担心没人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