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七百三十三章交流时局看法





  “你看,光顾着高兴了,我还要去做菜呢!”杨贵先妻子说完便要杨华在这边跟哥哥聊会,她去做菜,也该到开饭的时间了。老太太也说去帮手,也跟着走了。

  一会儿,杨贵先的女儿也回来了。小孩子在外面玩,快到开饭的时间了,也就回来吃饭了。

  “叫叔叔。”杨贵先对女儿说,要其叫杨华叔叔。

  杨华这时又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红包来,递给侄女:“来,这是叔叔给你的,拿着。叔叔没给你买什么东西,权当一点见面礼。”

  杨贵先说不要那么客气,都是自家兄弟了,还这么客气干啥。杨华也是说,当时走得急,没给侄女买什么东西,这权当见面礼了。只是意思一下,谈不上礼物。既是自家人,就应该收下。

  杨贵先也不再争执,小女孩接着红包也非常开心,便叫了杨华叔叔,便走出了屋去。

  “现在在哪里上学呢?”杨华问。

  “就在黑巾帮这里,一切都还好,小孩子跟小孩子也玩得来,一天也是高高兴兴的。不过她还是念叨着同心小学的黄校长。”杨贵先跟杨华说着。

  这时,杨贵先才问起了杨华的一些经历,杨华也跟杨贵先讲了自己的情况。说父母怎么样器重他,培养他上学。他从北京的学校回来就在同心小学教书,还带来他的同学。

  后来江红雷去学校检查工作,发现他房里有些进步书籍,便见了他,给他提了醒。后来,黄校长怕这事将来会影响到杨华,便把他安排到洪门总馆洪震天的身边做事。

  杨贵先说洪帮主为人不错,要杨华好好跟着他。

  他听说是江红雷去他学校检查去,也就对杨华说:

  “红雷为人也不错,他是我一手提拔上来的,对我也很好,都把我当长辈看了。这次救我,也全靠他了。他没在这件事上为难,实属不错,你也不要怪罪他。”

  “我知道他也是例行公事,但还是手下留情的,要是硬要上纲上线,我也脱不了干系。”杨华回答。

  “你能这样想就对了,我也是他爸爸招到警察局的。他爸不仅对我有知遇之恩,还有救命之恩。详情我就不跟你说了,总之,以后你也可以把他当兄长看的。”杨贵先又交代杨华。

  杨华不断地点头。在社会上混,杨贵先毕竟比他有经验,虽然落到如此地步,那也是他看破了政府部门的黑暗,没有了那所谓的上进心了而已。

  可是在为人上,他还是会让很多人敬佩的,不然,他遇到事情之后,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来帮他了。

  杨华知道,哥哥的话还是要听的,说的都很有道理,并无半点偏颇。杨贵先还说了,当初他都去逮捕过洪震天,就是这样,洪震天都没有怨恨于他,还这样救他。不是他本人就有多好,而是洪震天顾全大局,为人正直,不计个人恩怨。

  “海安城危机四伏,各种情况错综复杂。我在洪门帮破译室里,发现了份不同寻常的电文。”杨华说到这里,看了看杨贵先,又继续说:

  “有些情况,可能大哥也知。警察局副局长的事,警察局行动科长的事,以及日本珠式会在中棠屋的物质站,很多事情,洪帮主都要操心,都在进行筹划。”

  “这些情况我大部都知,我与洪门帮都在进行协作。这件事关系到海安城政府部门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,作为调查站来说,不过问是说不过去的。”杨贵先说。

  “大哥今后有什么打算?要不跟着洪帮主干,怎么样?”杨华突然冒出一句这样的话来。

  杨贵先没有立即回答,他似乎在沉思,跟谁干,不是他一厢情愿的,问题是洪帮主是否觉得他杨贵先还有用处,是否有事让他做。

  他想,现在想再进政府部门是不可能的了,就是能进去,他杨贵先也不会再进去了,他不想第二次被人打倒,甚至丧失性命。

  自然也得找个事做,从目前的形势看,能跟着洪帮主干,也是不错的选择,只要洪帮主能够觉得他还有用处。

  杨华告诉杨贵先,洪帮主对他的印象不错,他也有想用他的想法,只是觉得杨贵先暂时出了此事,一定受到了一定的精神与肉体上的伤害,需要休息一段时间。一段时间之后,定会指派任务。

  杨华还对杨贵先说:“洪帮主不也是要你给教导队的骨干上课吗?不是信任的人,他怎么可能会这样做呢?教导队的事,对外都是保密的,而对你,却没有保留。”

  杨贵先听了杨华的分析,觉得很有道理。他当初就想,洪帮主这么信任他,让他来给他们的骨干上课,就不怕他杨贵先进行反面教育,把他们的骨干教坏吗?

  经杨华这样一说,杨贵先终于彻底明白了。洪震天对他早有安排,对他不计前嫌,为了海安城的百姓,为了抗日的大局,对他杨贵先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。

  兄弟俩谈得非常投机,就像是从来就在一起一样,没有任何隔阂,许多的观点都是那样惊人的一致。虽然各自经历不同,但本性还是一致的,善良与正直,这或许就是他们本身具有的基因所决定。

  后来,杨贵先又说了自己跟叔叔走散以后的情况,兄弟俩又是那样的忧伤。在说到自己的养父母对杨贵先非常好时,杨贵先表现出一脸的感激。养父母还极力地培养他,供他读书,又让他在警察局做事,一直都是非常地支持。

  他们还时常告诫杨贵先,虽然他们养育了他,但要他不要忘记去寻找自己的亲身父母。他们也为杨贵先四处打听寻找,就是没有寻找到。

  并不是两位老人不喜欢他,要将他归还回去,而是老人们要其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,做人不能忘本,尤其不能忘记自己的父母。可想而知,丢失孩子的父母是多么的伤心。

  从那时候开始,杨贵先就下定了决心,无论自己是否找到亲生父母,他都要赡养两位老人,为他们养老送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