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征服观众(2 / 2)


  《几近成名》就是这样,难道伊芙成功拿到奥斯卡之后还是要演配角吗?

  还没等罗伯特反应过来,理查德就接着说道:“电影名字叫做十二年,我们不打算换演员,也不采用特效化妆技术,而是以最真实的状态进行拍摄。不需要多长时间,每年可能只需要拍三五天就行,时间应该比较宽裕。”

  通常时间跨度大的影片会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处理,要么是青年壮年老年换演员,要么是将化妆技术运用到极限。

  年轻演员扮老很容易,老年演员扮年轻就几乎不可能。

  理查德的话让罗伯特如同遭遇雷劈一般,一部电影拍12年,这到底是拍纪录片还是拍电影?这些导演的脑子里面都装着什么呢,居然会想出这样的古怪主意。

  十二年可不是什么小数字,中间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,最最最理想的状况才能让电影上映,任何一个主创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对影片造成伤害。

  要是拍了一大半时间,在最后关头没有拍好,所有心血都会付诸东流。

  当然,罗伯特也很清楚,如果影片顺利拍摄完成,那的确会是部能纪录演员变化的电影。风险跟收益有些不对等。

  “我已经跟伊桑说过了,如果在电影的拍摄途中发生意外,他会接任我的导演位置甚至编剧位置。”理查德也清楚这些经纪人畏首畏尾的特点,“你问问伊芙再给我答复吧。”

  罗伯特心情异常沉重地点了点头,依照他对自家艺人的了解,越是这种难度大的拍摄越是感兴趣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新闻发布会现场距离放映厅很近,饶是如此伊芙一路走走停停也花费了近十分钟才抵达。

  能容纳数百人的房间已经人满为患,几乎没有任何空地。

  伊芙从台上的位置看下去,底下全是密密麻麻的媒体记者以及□□短炮,大家都目光灼灼盯着自己等人,想要从中挖掘出更多内容。

  在电影节之类的地方,导演永远是最重要的,因此索菲亚坐在最中间,伊芙跟比尔-默瑞就分别在她的左右两侧。

  “索菲亚,为什么会想到把故事背景放在日本呢有考虑过其余城市吗,比如巴黎或者伦敦之类的城市。”

  “坎贝尔小姐,能透露一下电影结尾处鲍勃在夏洛特耳畔说了什么内容吗?”这位带着美国口音的记者一脸好奇询问起来。

  不仅仅是他一个人,凡是在首映礼看完了影片的人都对这个问题充满好奇。原本夏洛特落寞地走在东京街头,整个人心灰意冷,甚至魂不守舍。结果鲍勃乘坐出租车在人群中找到了她,将她揽在自己怀中,默默说了一句话就让夏洛特破涕为笑,并且肉眼可见的释然。

  偏偏导演索菲亚在这里采取了默声的处理,吊足了大家的胃口。

  明明大家都是电影相关人士,纷纷认为索菲亚的这种处理方式非常高级跟充满意蕴,让人回味无穷。道理大家都懂,只是好奇心怎么也都按捺不住。

  伊芙作为拍摄者当然知道说了什么,不过她并不会傻乎乎的在这么多人的场合说出去,所以对着麦克风说道:“这里是导演特意准备的留白,留给大家去想象跟思考。你们认为他俩说了什么,那就说了什么,关键在于每个观众自己的想法。”

  其实在电影拍摄的时候,比尔-默瑞扮演的鲍勃很深情地说了一段台词,他必须得离开了,但是这段距离并不会让我们分开……

  这个问题会变成一桩悬案,同时也会成为吸引观众进入影院的点。有些时候太直白太满反而不好,留有一些余地反而会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价值。

  其实记者们在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剧组绝不会回答,大家心里也都有各自的想法。若是以后有唇语高手或者技术人才把那句话找出来,说不定知道真相的观众反而会失望。

  “索菲亚,你能评价一下伊芙在电影里面的表演吗?”来自电影周刊的一位女记者看起来比较激动,“在刚刚的电影里面她奉献了非常优秀的演技。”

  威尼斯电影节已经开幕很长时间,各个入围主竞赛单元的电影都已经轮番上阵,媒体跟观众们也都有各自的偏好。当《迷失东京》出现之后,大家赫然发现这部电影竟然成了奖项的有力争夺者。

  不管是最佳影片金狮奖,还是最佳女演员、最佳男演员两座银狮奖,甚至最佳剧本这个奖项都有机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