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2节(1 / 2)





  于是在这临近年节的关头,就多出了这么一场专捕仙鹿的围猎来。

  祝大老爷不过是个翰林编修,日常负责些典籍书画,不善骑射,本怎么也轮不着随行。却因得了太子的喜爱,阴差阳错被划到了随行官员的行伍里。

  更不巧的是,刺客来袭时,他正好在天子近侧。

  替圣上挡了足足五刀三箭,血浸湿整件衣衫,景象之壮烈,确实值得赤胆忠心这四个字。

  卫珩静静听完,忽然明白了他这爹初回来时,眼睛里头的喜意从何而来。

  祝老太爷统共就四个儿子,除却四老爷是姨娘所出,前头三个都是嫡子。

  而这三个儿子中,又数祝二老爷最有出息,科举进士出身,被点为传胪,封了工部屯田司的郎中,如今已经做到了侍郎。

  虽说背后免不了有祝老太爷这个吏部尚书的推助,但也是很了不得的。

  与二老爷相比,祝大老爷虽也是进士出身,却因脾性公秉执拗,不善交际,至今不过只是翰林院内的一个小小编修,祝三老爷外放了滇省,祝四老爷更是只在职方司捐了个芝麻小官,年俸还不及府上分派的月例银子,成日里寻账房支账。

  略略一算,大老爷在时,还占了个嫡长的名头。

  祝大老爷去后,老太爷身上的爵位,九成九得落到祝二老爷身上。

  虽说按宣朝的制度,侯府的爵位并非世袭罔替,传到祝二老爷头上时,便降了一等。

  但平白无故捞个伯爵,也是难得的好事。

  对于卫成肃来说,一旦祝二老爷继承了这爵位,祝七姑娘的地位也就跟着水涨船高。

  正如卫珩之前在听见这消息时首先想到的——

  祝二老爷的嫡次女,和祝伯爷的嫡次女,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概念。

  卫珩抬起眸,瞅了眼喜不自禁的他爹,远没有他这般乐观。

  既然祝二老爷的嫡次女,和祝伯爷的嫡次女,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概念。

  那对于本就心不甘情不愿的祝二太太来说,成为伯爵夫人后,又凭什么忍气吞声地继续忍下卫家这在她眼里穷酸的不行的亲家?

  这桩婚事的未来,注定了不会太平顺。

  北风又起,带着凛冽的攻势扑面而来,树梢抖落下一片雪,在这寂静的夜里哗哗作响,也在人身上拂起阵阵寒意。

  卫珩把手里的点心糕子递给观言,什么话也未讲,就面色冷淡地回了屋。

  啧。

  其实有点儿可惜了。

  祝宜臻那个小崽子,还是稍微有点顺眼的。

  又好骗又伶俐,教起来才格外有成就感啊。

  ......

  又好骗又伶俐的祝宜臻小崽子这段时日过的很不好。

  祝大老爷走的突然,且又正值年节,府上本就一大堆事儿,现下更是叫人忙不过来。

  可老太太无心管事,大太太又病病歪歪,每日都是强撑着才能起来给丈夫守灵,是以,内院的年节和丧葬事宜都只能交由祝二太太来打点。

  虽说出了这桩子事,来往人情亲戚们都能体谅些,可祝府到底是这样的规矩门第,绝不能因此就失了礼数。

  丧葬这段时日,祝二太太天不亮便起了身,忙的脚不沾地,根本无暇顾及年幼的一双龙凤胎。

  丧葬和年节凑到了一块,府上日日都有客,报了丧来祭拜的,听闻消息来探望的,远方亲戚来打秋风的,来往匆匆,只怕出了事来不及救。

  唯一稳妥的办法便是拘着。

  宜臻就这样,被禁足了整整半月。

  除了被奶娘带着给大伯父哭灵,送棺材出殡,烧了头七,后头便一直被长姐严厉叮嘱不许偷偷溜出门,否则要打断了她的腿,再不许她吃一块枣泥糕。

  宜臻蔫蔫儿地点了头。

  她虽年幼无知,但府内这么大动静,心里也模糊地明白事情应当很是严重。

  奶娘和长姐都告诉她,大伯父没了,去了阴司地府,以后便是阴阳两隔,只盼转世还能投到祝府家里。

  宜臻懵懵懂懂:“去了阴司地府后什么时候回来呢?”

  “再也不回来了。”

  “那大大大大大大后日也不回来吗?”

  “再不回来了。”

  小姑娘愣在那里,手原本还摸着脑袋上的白花,此刻也放下了,睁着湿漉漉的大眼睛问:“那四姐姐怎么办呢?”

  奶娘叹了口气:“四姑娘被圣上封了郡主,食邑千户,过了年后,太后娘娘便要接了她去亲教养,倚托大的很,日后怕是比府上姑娘都尊贵些,倒也算因祸得福了。”

  祝宜臻没有说话。

  小手又摸了摸发髻上的白花,垂眸瞅着自己碟里的枣泥糕,片刻后才道:“可是四姐姐就没了爹爹呢。”

  才三岁多点儿的奶娃娃,嗓音稚嫩,还带着奶气。

  一句话小小声的,被香炉里浮起的暖烟吹散,氤氲在空气里,平白多了几分老成的惆怅和迷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