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四十二章 尽复辽东,后金覆灭(1 / 2)

第一百四十二章 尽复辽东,后金覆灭

蒙古左翼的战况每天都会向沈阳的皇太极汇报,让他很是心累。

他不怕与明军打任何仗,就怕这种消耗战,毕竟大金的底子和明国是远远不能比的。

何况,随着晋商八家的覆灭,和明国的主要贸易通道便被切断了,现在只能通过毛文龙皮岛还能做些买卖。

但是毛文龙这条路线,根本没办法与晋商八家相比,再加上登莱对渤海的封锁,很多想与辽东贸易的明国商人也不敢冒险了,这也进一步推高了辽东的粮价。

如今,一石粮的价格已经飙升到超过二十两一石,而且还供不应求。

所以,想改变这种局面,唯有突破明国边墙,大肆劫掠,并强迫明国朝廷开通边贸,这是他在宁锦之战失败后就有的考量,只是现在更加急切。

但正所谓,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所以他心里再急切,也要尽可能的先解决粮草的问题。

由于物资紧缺,他不得不加强整个辽东的粮食管控,从人到马,每天进行配给,汉人最少,其次蒙古人,然后才是女真人。

即便如此,连不少女真人都过得紧巴巴的,因为皇太极还要将省下来的粮食分拨一部分给济尔哈朗。

终于,熬到了七月份,再过不到两个月就秋收了。

秋收之后,皇太极就准备发起行动。

可是,天启却先一步行动了,这倒不是大举进攻建虏,而是让东江镇的毛文龙派出人马,以小队为单位深入敌后,不为进攻坚城和铺堡,而是专门去毁坏他们的庄稼。

为了鼓励毛文龙大胆行动,魏忠贤代表天启向他承诺,只要能够毁坏万亩良田的庄稼,让自己能向万岁交差,到时候必向万岁给他毛文龙请赏,至少会拨给他五十万两银子。

毛文龙一算,五十万两银子,自己偷偷卖给建虏几万石粮食也赚不回来。

而且毁坏了辽东的庄稼,必然进一步推高辽东的粮价,自己赚得也会更多,所以领了旨意之后,他迅速开始行动。

其实,毛文龙偷偷和建虏做生意,天启早就知道,只是一直隐忍着罢了。

与此同时,天启又下旨意让旅顺的刘兴祚部也展开同样的行动,特别是刘兴祚麾下还有千余女真兵,做这样的事情更得心应手。

而刘兴祚就比毛文龙听话多了,立即行动起来。

锦衣卫也没有闲着,也跟着混入辽东刺探各种情报。

于是,大规模的敌后战在辽东展开,当一片片还未成熟的庄稼被毁时,皇太极气得直跳脚,不得不让各牛录分散去保护各自所属的庄稼,并派出一支支精锐去清剿深入辽东的明军和探子。

这些明军和探子为了生存,都尽量昼伏夜出,让建虏空有实力却很难发挥出来,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力量死守庄稼。

经过两个多月的残酷博弈,明军和大明的探子固然有不小的损失,但是他们也成功的让辽东的粮食减产超过三成,这进一步推高了整个辽东的粮食危机,让粮价进一步飙升。

皇太极再也等不及了,将收成上来的粮食准备好后,立即召集一万三千建虏大军,外加还在蒙古左翼与明军纠缠的济尔哈朗部,达到近三万的建虏真夷。

另征召一万余蒙古骑兵和投降的汉将率领的六千余汉军,及四万包衣和余丁,合计九万人左右,号称二十万绕道蒙古进攻大明,这比正史中的规模大多了。

其实,不用看建虏的调动情况,光是看辽东的市场经济,天启就知道,皇太极必然会在秋收之后进攻大明来转移辽东的内部矛盾。

不然的话,他皇太极再有能耐,粮食危机的问题解决不了,他的统治迟早难以维持下去。

所以,在皇太极动员之前,天启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,他颁布了多道圣旨。

下旨秦良玉派出一万白杆兵拱卫京畿,卢象升的一万两千天雄军开始备战,孙传庭的九千秦军开始备战。

同时,派出五万经过近两年筛选和操练的京营兵,加强山海关至大同府一带长城沿线的防御。

十月七日,建虏大军进入科尔沁部的消息便传到了京师,天启立即应令锦衣卫严密关注建虏的行进路线。

因为他记得正史中建虏是从北直隶段的长城关口破关的,但现在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,他不排除建虏会改变路线,选择从宣大一带作为突破口。

但是,他的主要准备方向还是以北直隶为主。

所以,在下旨坚壁清野时,除了北直隶的顺天府、永平府、宣府、延庆州、保安州,他还让山西大同府的百姓也做好准备,随时准备听众官府的命令撤退。

不过,皇太极也知道,陕西、山西一带也是穷地方,这几年灾情也非常严重,百姓收不到粮食吃不饱,都开始造反了。

所以,他根本不打算往山西和陕西那个方向跑,因为他这次的主要目的就是抢粮,其实才是金银财宝和人口,自然直指京畿最有搞头了。

十天之后,建虏的兵锋已经抵达奈曼部,与济尔哈朗汇合后,继续向南。

此时建虏大军与北直隶段的边墙已经只有几百里了,天启不再耽搁,立即下令顺天府和永平府的百姓在官府的组织下开始向南转移。

而被京营替换下来的原卫所军队负责配合官府维持秩序,并保护百姓的安全,东厂和锦衣卫派人暗中监督。

白杆兵、天雄军、秦军,已经从蒙古撤退回来的满桂、祖大寿和杨肇基部按照命令进入遵化、蓟州、迁安、永平、怀柔、密云、顺义等已经撤空的坚城。

而这些城池在这一年多来,也被孙元化进行了升级改造,在四周修筑了棱角防御台,并在上面布置了从葡萄牙人手中构建的红夷大炮,变得更加的易守难台。

十月二十三日,建虏大军分东西两路,分别兵临永主府西北角的龙井关和顺天府东北角的大安口,并发起了猛攻。

这两处关口的明军也都改成了精心操练的京营兵,再加上有所准备,所以他们的抵抗很是顽强,最近的蓟州镇和遵化城也先后派援军予以支援。

建虏攻了三天,连一处关口都没有攻下。

皇太极有些气急败坏,又选择喜峰口、将军石关等几处关口发起多点进攻。

最终,从马兰峪关破口而入,此处关口往东是遵化,往西是蓟州,往南是玉田。

皇太极兵分三路去攻取,却是发现完全和想象中的不一样,仿佛这每一座城都是关外的宁远城,这时潜藏在大明的建虏探子的情报才姗姗来迟。

皇太极大为震惊,他知道女真兵不善攻城,想要攻击这些坚城,即便自己带来的大军伤亡殆尽,恐怕也无法全部占领。

而且这些城池的百姓都撤出去了,即便攻取,也得不到多少好处。

无奈之下,只得继续深入,他立即率领大军直奔京师,想吸引各城的明军出来援助,然后在野战中消灭明军的有生力量。

但是天启早有旨意,京师不需任何军队来营救,京营足可以保护京师的安全。

事实也确实如此,京师有更高的城墙,有更宽的护城河,有更猛烈的火炮。

建虏只有一些小炮,没有大型的攻城炮,连宁远那样的城池都攻不下,更别说京师了。